激情奉献在东方

期次:第154期    作者:刘式勤   查看:112


刘式勤同志生前工作照 本报第52期第3版 版面图




  作为黑龙江东方学院的一员,我已经在“东方”工作了十余年,即将退居二线。在此时此刻,回首在“东方”经历的往事,感慨颇多,难以忘怀。谨以此文表达我对“东方”的坦荡心情和崇高情怀。
  1992 年秋,黑龙江省文教战线一位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老教育工作者,现任“东方”院长的孟新同志,以他远见卓识的敏锐嗅觉意识到,在邓小平同志 《南巡讲话》 精神号召下,中国必将出现高教事业的空前大发展。他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,本着为高教事业再做些贡献的初衷,邀请了黑龙江省十几位大学校长和老教授在一起(我被邀请参与了这一过程),经过认真地策划,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和充分地论证后,决定倡议在黑龙江省筹办一所民办普通高校——东方大学(当时的校名),并正式向省政府提出了申请报告。申请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,主持教育工作的副省长,现任我院名誉院长的戴漠安同志在报告上热情地批示:同意东方大学的申请,举办一所民办普通高校,对教育、教学进行改革试验,仅此一所。这样“东方”就应运而生了。
  “东方”的十多年峥嵘岁月,充满了“东方”人的奉献激情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,为了一个共同奋斗目标,不怕苦,不怕累,不为名,不为利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甘洒汗水写春秋。
  想当年,“东方”人身无分文,房无一间,地无一垅,举步维艰,困难重重。但我们没有被困难吓住,没钱就借,没房就租。我们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老校区,以每年八千元的租金租到了不到30平方米的一个房间,挂出了“东方”筹备处的招牌,开始了筹建“东方”的各项工作。没有办公设备,我们几个老头,或分头向原校去借,或从自己家中拿,你拿一个洗脸盆,他拿一个热水瓶,我拿一把拖布……就这样,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,全靠我们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奋斗精神,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,一步一步地把事业推向前进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汗水没有白流,十多年的无私奉献终于得到了丰硕的回报。
  “东方”目前的在校生规模,展现出“东方”的初步辉煌。1993年第一次招生只有400余人,2007年已达到9800多人,临近万人大学的发展目标。
  “东方”已建立起两支相对稳定的办学队伍:一支是以资深教授为骨干的、老中青和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;一支是由教育管理专家为骨干的,以大学生、研究生为新生力量所形成的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。“东方”已形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功能齐备的办学物资条件:校区占地面积已达594 亩,已建成 19 万平方米的校舍,实验室、图书馆、体育场馆等教学实验设备,功能齐全,现代化水平较高,完全能够适应教学、科研的各种需求,固定资产总值已接近3亿元。
  我们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,到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列入具有专科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系列,再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。2007年我院正式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,达到一所合格的本科高等学校的基本标准,创造了中国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令人钦佩的奇迹。
  “东方”之所以有今日的发展,重要原因之一是领导核心坚强有力,在院长孟新的正确领导和表率作用的号召下,我们形成了一个团结奉献的战斗集体。这个集体政治上与时俱进,坚持改革开放,善于捕捉发展机遇,迅速做出正确决策;工作上团结敬业,无私奉献,总是根据“东方”发展的形势和特点,确定工作目标和措施;作风上深入实际,求真务实,艰苦朴素,清正廉洁。“东方”广大同仁对事业的忠诚和贡献,表现在十多年发展的方方面面,他们英雄的业绩,可歌可敬,感人至深。为了“东方”的事业,在我们的管理队伍中,不乏充满团结敬业精神的以校为家的优秀人物。他们起早贪黑,风里来,雨里去,不怕脏,不怕累,在他们的生活里很少有双休日,很少有节假日,日以继夜地劳累在“东方”管理工作岗位上。他们勤奋敬业,团结在一起,战斗在一起,有力地促进了“东方”各项改革的进程;保障了学校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大局,保障了全校师生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需求,做出了可喜的贡献,涌现出一批省一级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,他们是“东方”团结敬业精神的优秀集体,是“东方”团结敬业精神的模范实践者;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,不乏充满奉献激情的勇于教学改革、善于循循善诱育人的优秀人物。他们来自黑龙江省各名牌大学的离退休教师,来自全国各大学毕业的优秀本科生、硕士生。他们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,赢得了“东方”人的好评,赢得了“东方”学子的尊敬和爱戴。他们是“东方”事业的支柱和广大学子的良师益友。
  “东方”十年的峥嵘岁月,造就出一支充满团结敬业激情的管理队伍,涌现出一支充满无私奉献激情的优秀教师队伍,培养出一大批充满艰苦奋斗激情的莘莘学子。这三股充满激情的人群,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奋斗,培育出了团结敬业、无私奉献,艰苦奋斗的“东方”精神。“东方”精神是个宝,它是“东方”的灵魂。它所产生的巨大向心力、吸引力和感染力,把“东方”全体师生员工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战斗整体。
  我是“东方”整体中的一员,十分幸运地亲身经历了“东方”的策划、申办、筹建、创业、改革、建设的全过程,又被光荣地任命为“东方”的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。这期间,我在院长的领导下,在“东方”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,在全体同仁的支持、帮助下,紧随广大同仁的前进步伐,也能充满激情地和大家一起奉献,一起苦恼、一起欢乐,为“东方”尽了责任,做了一些贡献。
  2000 年秋,为了建设美丽的“东方”,绿化校园,选好树苗,我和同仁们一起不远百里之遥,坚持亲自到实地去考察。由于疲劳过度,再返回校园的途中,突然觉得身体不适,精神恍惚,不辨方向,情况十分危险,脑梗塞一过性脑缺血,若不及时治疗难免出问题。在医生和同志们的热心关怀下,我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而出院。不久,由于工作需要我不顾自己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,就和过去一样,继续充满奉献精神地参加了建设“东方”的新历程。
  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七十多年,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五十多年,每当我回首往事时,常常为来“东方”以前的六十多年生活的平淡而惆怅,也常常为来“东方”以前四十多年工作的“碌碌无为”而心存愧疚。但每当我想起在“东方”充满奉献激情的十多年,和广大同仁一起奋斗,一起奉献,一起苦恼,一起欢乐的风雨经历,我就会心潮澎湃,激动不已,久久不能平静。“东方”的十多年是我七十多年以来生活最为充实的一章,也是我五十多年来工作最为难忘的一幕。充实的生活,难忘的工作,使我产生了与“东方”荣辱与共,盛衰共存的深厚感情。我热爱“东方”的一草一木,热爱“东方”美丽而圣洁的校园,热爱充满奉献激情的每个“东方”人。
  我相信,只要“东方”的后来人能够继往开来,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,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,坚持弘扬宝贵的“东方”精神,永远充满激情地去奋斗,永远无私的去奉献,就一定会使“东方”在全国声望大振,创造出“东方”更大的奇迹。我衷心地祝福“东方”的未来更美好,“东方”的前途更加光明,“东方”的历史更加灿烂辉煌!
  (本文为刘式勤同志生前于2007年所写,原文刊发于本报第52 期 3 版,刊发日期 2007 年 10月26日)